某大型灌區有幾處渡槽在產生負彎矩部位出現裂縫,為保障正常輸水及建筑物安全,經技術論證,捷信涂裝決定采取環氧樹脂修補裂縫。最后選取了涂4層環氧樹脂加3層玻璃絲布添補,取得了較好的效果,現將施工技術概述如下:
1·環氧基液的配方與拌制環氧樹脂按一定比例加入增塑劑、稀釋劑和固化劑后,成為環氧基液。灌區在修補渡槽裂縫時采用過的幾種配比(重量比)拌制時,按配方稱取一定數量的環氧樹脂,加入增塑劑(鄰苯二甲酸二丁酯、304聚酯樹脂),用稀釋劑(690環氧丙烷苯基醚或丙酮)加以稀釋,攪拌均勻后加入固化劑(乙二胺或650聚酰胺樹脂)使混合均勻,然后加入填料(滑石粉)進行攪拌,使粉料均布于環氧膠劑中。如用間苯二胺作固化劑,應在加增塑劑時加入。如配方中采用304聚酯樹脂和間苯二胺時,可先將不飽和304聚酯樹脂和間苯二胺比例先稱好,將304聚酯樹脂倒入鐵盆內,隔水加溫到60℃左右,再把捶碎的間苯二胺倒入盛304的鐵盆內,不斷攪動,加溫到70℃~80℃,使間苯二胺結晶全部溶解,再降至常溫備用。每次膠劑的配制不宜過多,一般為0.5~1.0kg樹脂,并在施工現場配制,隨配隨用,要求能在使用時間(一般為30min)內用完?! ?/span>
2·玻璃絲布的處理環氧樹脂的固化收縮及溫度變化等所產生的內應力,有可能使環氧樹脂膠劑涂層的薄弱環節產生裂縫與脫殼等現象。因此,用玻璃絲布粘貼材料,以提高涂層強度和耐水流沖刷的能力。玻璃絲布為厚0.1~0.15cm的無堿高強度纖維,它在拉制過程中加入潤滑劑(含量約為2%)。使用前,應將潤滑劑除去以免影響環氧膠劑與玻璃絲布的粘結力。處理的方法有高溫、皂液、化學等幾種,灌區采用了高溫處理的辦法,建有密封烤布爐,熱處理溫度為300℃~400℃,處理時間2~4mim。烘烤的操作過程是:先從操作孔用兩根22號鉛絲將布頭扎好,布從進布口經滾筒到出布口安裝好,然后爐內加溫到200℃以上,慢慢開始拉布。
玻璃絲布的潤滑劑是否去掉,可用下述方法鑒別:
①布的顏色由原來的白色變成了金黃色,這時,潤滑劑的殘存量一般不超過0.2%;
②用水擰擦時,沒有油膩滑動現象;
③稱其重量,一般減輕1.5%~1.8%左右。另外,如布從爐內拉出時燙手,說明潤滑劑尚未除凈。烘烤后的玻璃絲布上存留了碳化淀粉,應進行除塵處理即將烤后的玻璃絲布放入煮沸的堿水中(純堿5%)煮30min左右,并不斷翻動,然后取出用清水洗凈,曬在迎風處或陽光下吹干。
爐內溫度穩定時,每小時可烤布450m左右,耗煤量每1000m玻璃絲布約200kg。灌區使用過斜紋布和平紋布兩種,前者強度較高,基液浸透較慢,涂刷較為困難;后者強度較低,但浸透快、涂刷方便。
3·施工方法和步驟
1)渡槽槽身需要修補范圍內的混凝土表面,用鋼絲刷洗刷,除去污泥、油垢,至現出混凝土本色為止;再用干燥固化材料,使槽壁干燥;粘貼以前,再用丙酮擦洗一次。個別較寬的裂縫,先用環氧漿填平。
2)在槽壁修補面上用棕毛刷涂一層較濃的環氧基液,要求均而薄并使各個部位浸透,然后粘貼第一層玻璃絲布;巾好后用棕毛刷來回刷動,使其粘牢,要求沒有皺紋,沒有氣泡;接著,按上述辦法涂刷第二、三、四層膠劑,粘貼第二、三層玻璃絲布,一次粘貼完畢。過半天左右時間再去檢查,對有氣泡和未粘結密實的部位,用泥工皿子加溫燙平。如果是多條裂縫部位,需大面積施工,采用分層間斷粘貼,每次全面粘貼第一層,過一天再貼第二層,依此類推。